详细说明从编制到审批山西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措施的每一个步骤。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具体事宜请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环保
绩效分级
应急减排
山西省
生态环境厅
自我评估
技术指南
管理办法
污染源
排放特征
环保设施
治理管理
环境守法
备案材料
从编制到审批山西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措施的过程涉及多个详细步骤,确保企业能够按照高标准完成环保任务。首先,企业需进行自我评估与准备工作,深入研究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南和管理办法,了解最新的绩效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要求。针对特定行业,分析特有的污染源和排放特征,根据行业特点和绩效标准,对企业现有的环保设施、治理管理水平、环境守法记录等进行自我评估,初步确定绩效等级。接着,企业应编制详细的备案材料,包括企业概况、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排放源识别、过去三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现有环保设施列表、短期和长期减排措施计划、重污染天气下的应急预案、减排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及社会影响评估等。企业还需组建内部审核小组,对备案材料进行逐项检查,确保其完整、准确、一致,并对照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合规性审查,必要时进行模拟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完成内部准备后,企业需将所有备案材料整理成册,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份,向所在地市级生态环境局提交申请,附带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文件、排污许可证副本、近三年的环境监测报告、内部审核报告及其他支持材料。提交申请后,企业需等待市级生态环境局安排现场核查,积极配合核查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据。核查结束后,企业将收到官方出具的核查报告,其中可能包含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对于指出的问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准备好整改报告再次提交给市级生态环境局申请复核。市级生态环境局审核通过后,将企业的所有材料上报至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进行最终复核,确保其符合全省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复核结果决定是否给予企业绩效评级,并在网上公示拟授评级的企业名单,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期满且无异议后,省生态环境厅将正式通知企业绩效评级结果,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获得相应的绩效评级证书,标志着备案过程的完成。此外,企业还需定期报告减排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持续监督,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减排进展,增强透明度,促进社会共同监督。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步骤,山西省有效地推动了重点行业的环保工作,提升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减排能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
内容
从编制到审批山西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措施的详细步骤
1. 自我评估与准备工作
政策学习:深入研究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和《山西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办法》,了解最新的绩效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要求。
行业特性分析:针对所在行业(如钢铁、耐火材料、炭黑制造、铸造、工业涂装、家具制造、有色金属压延、水泥、砖瓦窑等),分析行业特有的污染源和排放特征。
绩效自评:根据行业特点和绩效分级标准,对企业现有的环保设施、治理管理水平、环境守法记录等进行自我评估,初步确定企业绩效等级。
2. 编制详细的备案材料
企业概况:详细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主要产品和服务、生产规模等。
工艺流程与排放源识别:绘制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明确各工序的排放点和排放物种类,特别关注高污染排放节点。
历史排放数据:整理过去三年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包括SO2、NOx、PM2.5、VOCs等,以及排放达标情况。
现有环保设施:列出企业已有的环保设施,包括名称、型号、处理能力、运行状况等。
减排措施计划:
短期措施:列出短期内可以实施的技术改造、管理改进等措施,如增加除尘设备、优化燃烧过程等。
长期措施:制定中长期减排目标,包括技术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改造等。
应急预案:编写重污染天气下的应急预案,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减排措施和责任人。
经济效益分析:评估减排措施的经济成本和预期效益,确保措施的可行性。
社会影响评估:分析减排措施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 内部审核
组建审核小组:成立由环保、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的内部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备案材料。
材料检查:逐项检查备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所有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
合规性审查:对照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检查减排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避免法律风险。
模拟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4. 提交申请
准备文件:将所有备案材料整理成册,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份,确保格式规范、内容清晰。
正式提交:向所在地市级生态环境局提交备案申请,同时附上以下文件: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文件
排污许可证副本
近三年的环境监测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其他支持材料(如技术改造合同、设备采购发票等)
5. 现场核查
预约核查:提交申请后,等待市级生态环境局安排现场核查时间,并提前做好接待准备。
配合核查:企业需积极配合核查人员的工作,如实回答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据。
现场检查:核查人员将对企业的生产现场、环保设施、管理记录等进行详细检查,验证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6. 整改与反馈
接收反馈:核查结束后,企业将收到官方出具的核查报告,其中可能包含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
整改落实:对于指出的问题,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准备好整改报告。
再次提交:将整改报告连同其他补充材料一起提交给市级生态环境局,申请复核。
7. 上报省生态环境厅
材料转送:市级生态环境局审核通过后,将企业的所有材料上报至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省级复核:省生态环境厅对上报材料进行最终复核,确保其符合全省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8. 省级审核与公示
复核决定: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复核结果,决定是否给予企业绩效评级。
网上公示:对拟授予绩效评级的企业名单,在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期一般为7个工作日。
9. 完成备案
正式通知:公示期满且无异议后,省生态环境厅将向企业发出正式的绩效评级通知,标志着备案过程的完成。
证书颁发: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获得相应的绩效评级证书,证书上标明企业的绩效等级和有效期。
10. 信息公开与监督
持续监测:企业需定期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减排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持续监督。
信息公开:企业还应当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其他公共平台上公布减排进展,增强透明度,促进社会共同监督。
定期评估:省生态环境厅将定期对企业进行评估,确保其持续符合绩效分级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降级处理。
严格的绩效分级标准: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严格的绩效分级标准,A级企业需达到国家级先进水平,B级企业需达到基准水平,确保减排措施的有效性。
动态调整机制:绩效评级结果实行动态调整,对绩效申报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直接评为最低等级,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次申报。
差异化管控: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少或免除应急减排措施,而环保绩效差的企业则需增加限产力度,实现精准管控。
行业全覆盖:山西省的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措施涵盖了多个高污染行业,确保各行业都能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上述详细步骤,山西省有效地推动了重点行业的环保工作,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减排能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